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2:36:18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117页(1540字)

早在100多年前,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生产力系统诸要素的关系时,对科学技术即进行了深刻而具体的分析,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这个重要观点,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977年邓小平提出了“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7页)又指出:“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85页)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随后,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的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的基石。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1988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1991年4月邓小平给科技界写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题词,要求高科技的发展面向经济建设,形成一个产业。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核技术、火箭技术、航天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工合成胰岛素、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等名列世界前茅,超导技术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说,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

在落后的技术基础上,靠消耗大量财力和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据统计,在20世纪初,一些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5%到20%靠采用新技术。而现在这个比率已经提高到6%到8%,纵观历史,世界强国的出现,没有哪一个不是率先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

19世纪末的电力革命首先在德国发生,德国总产值很快超过英国。二战后,日本广泛采用欧美的先进技术,短短的20年里实现了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开发等为标志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时代。这对于我们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才有可能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反,会被甩得更远。

近20、3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上的应用,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第一,科学技术成了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体。

科学技术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使每一种要素内容更丰富,效能更加显着。另外,科技的应用不断开辟新的产业,扩大和优化着劳动对象,并且使作为生产力要素的组织管理效能倍增。

第二,科技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在当代,高科技产业本身已成为高投入、高产业、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并对产业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

第三,通过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现代经济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各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研究开发体系,推动开发研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和基础性研究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行“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加强基础性研究,发展高新技术研究,放开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机构的研究开发经营活动。积极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科技企业,积极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