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3:46:59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303页(1579字)

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主要内容,是中国发展、强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和总设计师。他运用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的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中国“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2页)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从改革来看,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在体制上存在着种种弊端,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进行的对旧体制的革命,是要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自觉地对政治体制和其他领域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革除其弊端,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就会被葬送。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改革以前1953年至1977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1%;而改革后,1978年至1992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9%,后者比前者提高2.8个百分点。从人民生活水平看,城镇职工人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1992年的2711元;农民年收入已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1992年的784元,城乡居民储蓄已由1978年的2106亿元上升到1992年的11545.4亿元。1992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元;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消费品零售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

从开放来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要达到这个新的目标,离开对外开放政策不可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9页)中国在历史上曾因长期闭关自守,而使中国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受尽凌辱。

“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建国以来,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给我们的建设带来了一些困难。而在当代社会,尽管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矛盾重重,但总的来看,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的发展,早已成为世界性的生产、交换和消费。在这样一个开放的世界中,任何国家和民族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都不可能谋求经济技术的较大发展。

实行开放的10多年,成果很大。第一,通过转产出口产品和承接进口来料加工再出口,通过劳务输出,缓解了国内生产任务不足的压力,扩大了就业门路。

目前,来料加工再出口创汇已占总出口创汇额的30%以上,广东省仅来料加工业一项,就解决了76万人的就业问题。第二,通过引进外资,修建铁路、港口,开展渤海石油勘探,建设宝山钢铁厂等,加强了重点项目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建设。第三,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加速进步,现在食品、纺织、电子、钢材、化工、冶金等行业通过技术引进,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一些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据1992年《中国经济年鉴》统计:199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亿元,比1980年增长2.03倍,其中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181亿美元增长到1990年的620亿美元,增长2.42倍。出口额在世界出口贸易中位次由第32位上升到第14位。

1992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居世界第11位。正如邓小平所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0页)因此,改革开放这条富民强国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