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务合作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06:10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362页(724字)

国际间劳动者跨国家(地区)从事劳动、服务并取得相应报酬的经济技术合作方式。

又称劳务输出、输入或劳务出口、进口。各国资源、发展的不同,劳动者的数量、素质也不平衡,不仅经济上有互补的需要,劳务上也有相互调济的需要,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国际间以劳务合作进行经济技术交流的方式也就广泛发展起来。国际劳务合作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承包工程、技术项目,一般由国家主管部门或企业签订协议、合同提供;另一种是只提供单纯的劳务,通过政府同政府、企业同企业、政府和企业签订的劳务合同来进行劳务合作。随着一些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种企业移民的新的国际劳务合作形式,即随企业转移带去了大批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并允许带去资本和多余的、过时的技术力量、机械和原材料。

国际劳务合作,对一国(地区)可以增加建设所需的劳动力资源,扩大建设规模和范围,开发新的资源;对另一国(地区)可以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出口贸易发展,并能为本国劳动者增加就业的机会、途径。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使国际劳动力市场十分活跃,竞争也很激烈,尤其是对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的需求更为旺盛;因此,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必须瞄准国际劳务市场,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国发展国际劳务合作事业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取得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外签订协议、合同进行的对外承包工程和技术性、非技术性的劳务出口。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国际劳务合作的潜力很大。积极扩大劳务出口,发展国际劳务合作事业,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加更多的外汇收入,带动更多的商品出口,增进同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友好关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