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30:25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442页(1718字)

毛泽东1937年7月为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

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者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这两种错误思想,尤其是教条主义,曾经在党内取得统治地位,特别是1931年至1934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使党和革命遭到严重损失。为了纠正这些错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写了本文,并曾以此文的观点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讲演。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第一,阐述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生产活动是认识的基本来源,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也是认识的来源,其中阶级斗争则给予人的认识以深刻的影响。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离开了实践,“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第二,阐述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认识的发展分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于思维,到达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的规律性。感性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理性的认识是达到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

感性认识只能解决现象问题,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理性认识能解决本质及规律问题,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相互联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是认识发展的第一个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认识的第一个飞跃。从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是认识的第二个过程,是认识的第二个飞跃。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这一个飞跃。要检验理性认识是否正确必须要经过认识发展的第二个过程。

第三,论述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经过两个飞跃,人们对于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某一客观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是一般地说,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运动,常常不是一次完成的,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到了这种时候,对一事物的认识过程就完成了。对某一具体事物、具体过程的认识,总有完成的时候;但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是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

文章指出,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第四,指出机会主义认识论的根源是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这部着作深刻揭露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哲学着作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