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43:26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41页(1221字)

邓小平1985年3月7日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篇讲话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和“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后,全国科技战线展现出一派生机。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科技体制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要求日愈强烈。

然而,我国原有的科技体制却不能适应振兴经济、实现四化的需要。

旧的科技体制的弊病是:在运行机制方面,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科技工作,国家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科研单位缺乏自主权。在组织机构方面,研究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教育、生产脱节,存在军民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状况,各方面的科技力量不能合理配置。

在人事制度方面,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对科技人员限制过多,人才不能合理流动,智力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严重阻碍了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为了进一步解放科技生产力,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使科技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篇讲话着重阐述了四个问题: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已由实践作出了结论。

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及科技人员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7年前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争论已经解决。

结论是实践做的,是群众做的。他指出,现在连山沟里的农民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他们从亲身实践中,懂得了科学技术能够使生产发展起来,使生活富裕起来。我国的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到处都受到欢迎,广泛地参加经济和社会决策活动,这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表明科技专家在我国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已经同过去大大不同了。尊重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已成为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二、科技发展面向经济建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邓小平指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双管齐下,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有可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三、人尽其才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邓小平强调,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

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他说,一要每年给知识分子解决一点问题,要切切实实解决,要真见效。

二要努力创造能够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他指出,人才是有的,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就把人家埋没了。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四、排除干扰,解放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

邓小平重申,消灭贫困,是我们奋斗几十年的目的。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再用三五十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大局。要努力为此创造条件,排除干扰,摆脱束缚,使大家放开手脚,把经济搞上去,把生产力搞上去。邓小平的论述,指明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方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