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 静谧 恬静 谧静 静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2页(1236字)
安静ānjìng 静谧jìngmì 恬静tiánjìng 谧静mìjìng 静jìng
形容词。
表示没有声音,没有任何喧闹。
“安静”含有“周围安稳而无行动、活动”及“无干扰人的声响”的意味,带褒义;是通用于口语、书面语和各种场合的常用词。例如:“好一个望翠楼,四周围都是园林,的确很安静”;“那两口子嫌这房子当着大街不安静,搬走了”;“怎么一转眼间他却来到了这么一个安静、舒适的所在”(杨沫:《青春之歌》)。
“静谧”突出无声响的情状或境界;只用于文艺的描写,有文艺风格色彩和浓厚的书面语色彩。
例如:“这里几乎没有静谧的背街僻巷”(《散文》,1984,9);“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上”(杨沫:《青春之歌》)。
“恬静”含有“形成某种氛围”和“因无声响而使人感到惬意或舒适”的意味,褒义比“安静”明显;用于描写的文字而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柔和的灯光映照着四壁盈架的图书和桌上的纸笔墨碗,散发着一片熙和恬静的气息”(《散文》,1984,9);“这是一幅恬静的,多少带有点忧伤的荒野的油画”(陈原:《社会语言学》);“我刚才所见到的那样恬静、美好、富饶、现代化的海岸渔村,不就是真实的人间仙境么”(《光明日报》,1984.12.22)。
“谧静”是“静谧”的等义词,较少使用。
“静”只表示没有声响或不喧闹,和“闹”相反,没有特殊的意味或强调的方面;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可同单音动词直接组合搭配,常可重叠使用。
例如:“太阳出来了,草原静卧在五彩缤纷的天气下,显得宁静而又深远”(《小说月报》,1981,12);“大家谁也不说,静了好大一阵”(马烽:《太阳刚刚出山》);“一个静静的夜晚,敬爱的周总理在首都长安街上,跟一位清洁工人握手谈话”(吴伯箫:《岗位》);“静静地,静静地,闭上我的眼睛”(《沫若文集》,第一卷)。
“静”在表示“稳定不动”的意思时(如说:“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安静”在表示“安稳、平静”的意思时(如:“‘唉!’禹说。
‘做皇帝要小心、安静。……’”〔鲁迅:《理水》〕),也不是本组其他词的同义词。
“静”和“安静”都可用作动词而表示“做到不作声”的意思(如说:“你们静下来吧,要开会了”;“又是一阵锣响,两岸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屏住呼吸等待”〔《散文》,1984,4〕);这种用法的“静”“安静”,和“静谧”“谧静”“恬静”没有同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