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 后辈 后裔 后嗣 苗裔 嗣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189页(981字)
后代hòudài 后辈hòubèi 后裔hòuyì 后嗣hòusì 苗裔miáoyì 嗣sì
名词。
指子孙。
“后代”“后辈”“后裔”“后嗣”都强调晚出。“后代”有“生活于以后世代”的意味;较常用,可用于个人或家族的子孙和整个民族晚后生长的人们。例如:“你的后代是会理解你的,时代的叛逆者”(鲁彦周:《廖仲恺》);“他长大了还得吃‘地主家庭出身’的苦头!那还不如干脆不要有后代的好,免得害了后代”(《收获》,1981,1)。“后辈”有“辈份低”的意味,只用于个人或家族的子孙;口语和书面语里都用。例如:“你真是我们后辈的好榜样,好榜样!”(冯德英:《迎春花》);“他以自己崇高的道德和对人民丰硕的贡献,给后辈树立了楷模”。“后裔”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有“距死者年代较为久远”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例如:“如今,他们都死了,枯了,遗留给他们后裔的却是这样一份惨淡的命运”(《萧乾散文特写选》);“他们的后裔成群结队地喧闹着参观科学宫”(艾青:《访美组诗》);“据他声称;如今流散各地姓遆的都是皇家子孙,帝王的后裔”(《收获》,1981,1)。
“后嗣”突出在亲缘关系上对前代的承接;书面语色彩比“后裔”浓。例如:“按照传说来推测,他们何家是应该断绝后嗣,灭了香灯烟火的”(欧阳山:《三家巷》);“这位总经理拥有百万家财,却无后嗣”。
“苗裔”强调所指的对象是前代先人血统的延续,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有“距死者年代已非常久远”的意味和比喻的形象色彩;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也浓于“后裔”。例如:“我们蒙古人是夏禹王的苗裔,蒙汉本来就是一家”(《沫若文集》,第四卷);“实际上,他确实是王朝一家最古老贵族的苗裔”(《中国青年》,1979,9)。
“嗣”和“后嗣”意义较为一致,只是没有“后嗣”那样强调晚出,表意不如“后嗣”明晰;是文言词,书面语色彩浓厚(浓于“后嗣”“苗裔”)。例如:“婚后虽颇幸福,但由于妻子不能生育而绝嗣”;“叶菲中年无嗣,从医院抱了个女孩儿,宝贝似的”(《收获》,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