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 声誉 誉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328页(780字)
名誉míngyù 声誉shēngyù 誉yù51
名词。
指个人、集团或某种事物在社会上的好的评价。
“名誉”强调在社会上有好的评价的名声以及它的重要性。
例如:“我说的不是今天的吃饭问题,是人家军属的名誉问题!咱可担不起那个事!”(赵树理:《三里湾》);“学习到一个新地方去适应各种生活,且学习用力保护身体同名誉”(沈从文:《边城》);“因为情人的爱,所以宁愿牺牲社会上的名誉,天伦的乐趣”(冯沅君:《隔绝》)。
“声誉”强调个人、集团或事物影响大或引人注目的声望,意思比“名誉”重;多用于书面语,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他晚年着论更多,又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声誉愈隆”;“在公共场所要注意军容风纪,要处处维护军队的声誉”(《北京晚报》,1982.3.8);“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毁坏了政治工作和政工干部的声誉”(《收获》,1982,1)。
“誉”和“名誉”意思一致,但表意不如“名誉”明显;是文言词,有书面语色彩;很少单用,一般同单音动词“饮”“享”“窃”、单音形容词“盛”“佳”“美”组合(都用在这些词后面),或作“满”的主语。
例如:“饮誉京都的王致和臭豆腐,相传是清朝康熙年间安徽人王致和创制的”(《北京日报》,1983.3.12);“文中点名指责七十二名科技人员和有关干部,诬蔑交叉所是什么‘剽窃’‘盗卖’……‘盗名窃誉’等等”(《光明日报》,1983.3.11);“不但在国内,在日本、东南亚,他的字也颇负盛誉”(《北京晚报》,1983.3.27);“上海产的‘风凰’、‘永久’两种自行车,誉满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