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 实在 委实 的确 确乎 确 真正 当真 确然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385页(1642字)
确实quèshí385实在shí2ài417、417 委实wěishí 的确díquè 确乎quèhū 确què385真正zhēnzhèng 当真dàngzhēn176确然quèrán
副词。
表示情况的真实性肯定无疑。
“确实”强调情况真确、属实。
例如:“你尽管眼看不见罪恶,罪恶却还是永远无恙地确实存在”(肖楚女:《艺术与生活》);“他这番慷慨激昂的议论,配合他那道貌岸然的尊容,确实赢得了几下掌声”(茅盾:《锻炼》)。
“实在”和“委实”都强调事实上就是如此。
“实在”含有“无论如何也这样”的意味:“委实”突出“实际真是这样”的意思,是书面语用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例如:“诸位父老,我们并不是闹着玩的,实在是日本人不让我们活下去了”(端木蕻良:《大江》);“因为实在无法应付这开门便是七件事的艰难,葛秋含泪忍泣,劝过父亲多少次!”(《小说月报》,1982,2);“也难怪人们感觉迟钝,而此类消息实在并不新鲜”(同上刊,1982,3);“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鲁迅:《社戏》);“这世界委实了不得”(《小说月报》,1982,2)。
“的确”“确乎”“确”都侧重于真确,无可置疑地如此。“的确”有强调的语气,可以用于句首。
例如:“你说要我跟你谈谈!我也的确想跟你谈谈”(《小说月报》,1982,3);“的确,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她的确最了解我的全部病情”(郭小川:《严厉的爱》)。“确乎”带强调而感慨或渲染的语气,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不用。
例如:“这样奇妙的音乐,我在北京确乎未曾听到过”(鲁迅:《鸭的喜剧》);“自从他出了壁报,跟他越来越熟的人确乎不少”(茅盾:“手的故事》);“队附开口不得。因为十三保确乎穷,买办日用品没有销路”(沙汀:“还乡记》)。
“确”在意思上和“的确”较一致,但轻一些,没有那么强调;是一般的书面语用词,书面语色彩比“确乎”淡;一般多修饰“是”,使用范围狭窄。例如:“从村人看来,他确是一个异类”(鲁迅:《孤独者》);“这一夜,我久久不能入睡,我觉得拂拂吹动窗帘的确是海风”(刘白羽:《红色的十月》);“当我们底情感要求一种表现时……确是不可因别的在那个‘要求’之外的原因而表现”(肖楚女:《艺术与生活》)。
“真正”强调真的,一点不假;含有“地道、本色”的意味。例如:“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几乎从没有人听他叹过一口气,见他真正皱过一次眉头”(《小说月报》,1982,3)。
“当真”和“真正”一样,也强调真而不假,但是含有“果然真的”或“该是真的”这种意味;多用于口语,有口语色彩。例如:“在我呢,当真没有理由不满意”(茅盾:《全运会印象》);“说死容易,当真去死,可实在不容易啊”(杨朔:《海市》);“哈哈,好象天也帮助我们,第二天哪当真暖了些”;“婉小姐……忙又改口道:‘店里的事,当真也得他留点心才好。’”(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确然”强调显出真实情况;是文言词,和“确乎”一样具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例如:“上月确然收到过一封两人联名写的信,我与那两写信人却素不相识”;“逃学的确然没有”(《叶圣陶选集》);“事情倒确然可信呢”(同上)。
“真正”常用作形容词,表示“实质完全符合于名义上所指的”(如说:“他才是真正的英雄”)。这种用法的“真正”,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