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 或许 许 或者 或 兴许 行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542页(1584字)
也许yěxǔ 或许huòxǔ 许xǔ575或者huòzhě 或huò 兴许xīngxǔ 行许xíngxǔ
副词。
表示对情况不很肯定,估计有可能地。
“也许”强调有可能如何;是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常用词。
例如:“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曹禺选集》);“因为我确定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鲁迅:《社戏》);“沙塘那边的名额也许还剩下几个”(金敬迈:《欧阳海之歌》);“看这样子,总检阅快开始了,也许已经从国府路出发了吧”(《徐迟散文选集》)。
“或许”强调揣测性,含有“存在几种可能而选择其一”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郭沫若:《洪波曲》);“可以看出他们不叫他,或许是有顾虑的”(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我的估计是苏联的加入战争,或许会由日本先行着手的形势而发动”(郭沫若:《革命春秋》);“到别处,或许我还有些用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许”强调作估计性的判断;是口语用词,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例如:“还有那慈祥而憔悴的妇人;许就是他的娘了”(朱自清:《星火》);“三个文化都转了手,有的转给近新,有的转给外人,主人自己却都没落了,那许是因为他们都只勇于‘予’而怯于‘受’”(《闻一多诗文选集》);“我去卖棺材虽然有些离奇,但只要价钱极便宜,原铺子就许要,至少总可以捞回几文酒钱来”(鲁迅:《在酒楼上》);“河的名是葛兰大(Cranta),也有叫康河(River Cam)的,许有上下流的区别,我不甚清楚”(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
“或者”强调或然性,不那么肯定;含有“还多少有一点可能会如此”的意味。例如:“我想这孩子父母若还在世,或者还舍不得卖她,至少也要迟几年卖她”(朱自清:《生命的价值——七毛钱》);“你们赶快到码头去吧,或者还搭得上最后一班船”;“你或者愿意知道些我的消息,现在简直告诉你罢:我失败了”(鲁迅:《孤独者》);“仓夷这时候在哪儿呢?是在黑暗的牢房里?……或者是,他已流尽了自己的热血,早已离开了人间?”(萧殷:《桃子熟了……》)。
“或”和“或者”意思一致;是文言词,一般用于有其他文言词配合的语句,书面语色彩浓厚;现代书面语里已较少使用。例如:“代表团中午或可抵沪”;“至于‘罕有正对论敌的要害’及‘好作长文而不善于短文’等,则或因女性于理智判断及伦理学,均未能十分训练,加以历久遗传,积重难返之故”(许广平语,《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一一》)。
“兴许”和“行许”是等义词,侧重于不很肯定;都在北方某些地区流行,具有口语的和地方的色彩,已为文学作品所用。
“兴许”比“行许”多见些。例如:“去吧,到他们宿舍去,兴许真是喝晕了,回去睡觉去了”(《剧本》,1964,4);“到这儿,你兴许会说:‘这都是以往的旧事了……’”(《杨朔散文选》);“再等他两天吧,别急着行动,行许他明天会到的”;“行许是眼镜的反光,也行许眼睛发了潮”(《山区行》)。
“或者”和“或”在作为连词而表示前后两项的选择关系时(如说:“明天动身或者过几天再走,你自己决定吧”;“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鲁迅:《南腔北调集》〕),和本组其他词没有同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