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形态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625页(776字)
状态zhuàngtài 形态xíngtài
名词。
指事物的形式和表现。
“状态”强调表现的情状;可广泛地用于人的生理现象、精神表现、社会面貌、某种社会活动的表现及一般具体事物的面貌等。例如:“接连二十三天处在昏迷、半昏迷状态的小刘,当时的伤情确实很危险”(《文汇报》,1981.12.30);“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面,都饱含着一种在饥饿状态中所独有的冷焰”(郭沫若:《洪波曲》);“国内处于破坏状态,纸张印刷都很缺乏”(《瞿秋白文集》,第一卷);“如果没有国家计划的控制……和各级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企业经济活动的无政府状态仍然是难于避免的”(《文汇报》,1982.1.11);“棉纱在潮湿状态,比较不容易扯断,所以车间里面必须有喷雾器的装置”(夏衍:《包身工》)。
“形态”强调显示出的形式;多用于具体事物,此外可用于社会在本质上或结构上的表现及思想意识,有时可用来指人的精神、行为表现。
例如:“水里的小石子……那圆融,滑泽,和那多种多样的形态,花纹,色彩,恐怕是人力以上的东西吧”(郭沫若:《洪波曲》);“几架使用的是一座呈青灰色的青石九狮礅,礅体稳重,造型幽雅,四周刻着九只形态各异的狮子”(《人民日报》,1982.5.16);“那个部落还保留着典型的氏族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是反映着并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制度的”;“请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们今后多注意表现劳动妇女的形态美”(《人民日报》,1982.1.12)。
“形态”在特指生物体的外部形状时(如说:“专门研究羊齿等孢子植物形态”),和“状态”没有同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