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0:14:2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229页(513字)

泛指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通过教育性的措施,保持并促进个人心理健康,提高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及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减少造成心理疾病原因的一门科学。

人体的健康不仅是指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而且还包括正常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心理和生理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互相联系的。

心理不健康必然会对躯体健康造成危害,导致各种疾病,同时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早年的心理卫生运动起源于1792年法国皮内尔打开精神病人锁链的创举。美国比尔斯在1908年发表的自传着作《一颗发现自身的心灵》是近代心理卫生运动开始的标志。

同年,比尔斯发起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1909年,他在纽约创办了《心理卫生》杂志,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并于1930年召开了世界心理卫生第一次会议。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35年由丁瓒、萧孝嵘等人发起,开展了某些精神健康咨询和儿童指导方面的工作。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正式成立,并于1985年重新组建。

上一篇:团体咨询技术 下一篇:来访者中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