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05:4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00页(353字)

经过个人倡议,以成员间纯粹的情感心理关系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群体。

亦称心理群体或社会心理群体。它不同于正式群体的地方在于:由非官方正式文件任命,没有严格的组织,没有正式确定的特定目标,没有规章制度。

它可以在正式群体内部形成,也可以在外部不依赖正式群体而存在。可以因为居住在一起而形成,如邻里;可以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兴趣而形成,如集邮、球迷俱乐部;可以因为个人的好感及生理-心理特征一致而形成,如同伴群体等。

一般来说,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指定的领袖,但可能有非正式的带头人或组织者;群体内的秩序依据传统或信仰或威信来维持,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学校中的非正式群体可以有很多,由于其特殊性,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号召力与凝聚力。

教育者应该因势利导,不应该绝对打击、排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