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育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08:5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10页(782字)

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并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教育。

智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备条件。如果没有智育,就没有科学和智力的再生产,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不可能延续、发展。对于个人来说,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为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审美观点、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智育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内容——“六艺”中的“书”和“数”就是属于智育的内容。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主要是以“四书”“五经”作为主要教育内容,智育是和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在西方,古希腊的雅典把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作为奴隶主阶级的子女所上学校的智育内容。

在中世纪,科学知识成了宗教的奴仆、愚民的工具。

文艺复兴以后,科学知识、文学、艺术得到很大发展,智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学校教育加强开拓儿童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智能。产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工具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国纷纷普及初等教育,向普通劳动者传授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一书中,从教育的目的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出发,提出了以自然科学内容为主的学科范围,并第一次提出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体系,并把智育放在首位。到了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纷纷把智育的重点放在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智育的基本过程分为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的过程以及教师指导学生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中介发展智力的过程。在进行智育时,要遵循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记忆与思考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