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原则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12:5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21页(806字)

教学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

它是人们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早在古代,人们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就提出了一些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如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

《学记》中则提出“长善救失”“不陵节而施”等教学原则。到了近代,教育家们明确提出了教学原则的概念,并制定了许多教学原则。由于他们依据的哲学、心理学基础不同,所持的教育学说不同,教育目的和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不同,所以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也就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的教学原则在名称、数目、内容和体系上也纷繁各异。

例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在其《大教学论》中阐述了以自然适应原则为基础的37条教学原则。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一书中提出了以文化适应性原则为基础的33条教学规律与教学规则。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为指导,提出“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动机、结构、程序、反馈等原则。前苏联的赞科夫从教学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出发,提出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等生都得到发展等5条教学原则。前苏联的巴班斯基从教学过程最优化观点出发,提出11条教学原则。

中国,关于中小学教育的主要教学原则有:科学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都是整个教学原则体系综合作用的结果。掌握科学的教学原则,并且正确、灵活地运用它们,是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尺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