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因素理论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11:19:5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449页(632字)

关于智力结构的一种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于1938年首创。

他认为各种智力活动分属各群,每群有一种共同的基本因素,其共同的表现,即为这一共同因素所决定。瑟斯顿把智力活动最后分成7个原始群,认为这就是7种基本智能。包括:数字(the number factor,N),计算数字迅速与正确的能力;言语(the verbal factor,V),对言语意义理解的能力;空间(the space factor,S),空间知觉能力,即想象物体或图形在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的能力;词汇流畅性(the word fluency factor,W),按照限定的上下文生成记号语的能力;推理(the reasoning factor,R),或归纳(the induction factor,I),在一组材料中发现原则的能力,包括演绎和归纳,演绎较为重要;记忆(the memory factor,M),迅速强记的能力;以及后来提出的知觉速度(P),即正确与迅速辨别物体、图形和符号的细节异同能力。最终他认为这些因素之间彼此无关,但根据他所设计的测验,测试结果表明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比如,计算与词汇流畅性相关为0.46,与言语意义的相关为0.38,与记忆的相关为0.39,与推理的相关为0.54。这说明各种能力因素存在着彼此相关的一般因素,并不是相互绝对独立的。

于是,瑟斯顿又认为,除了7种基本因素之外,还有“次级的一般因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