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词典》第516页(239字)
又称“人力车”、“东洋车”或“腕车”,近代上海交通工具之一。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首次由“东洋”日本传到上海,因车身漆黄色而得名。起先拉车的都是日本人,后因语言不通,渐为中国苦力所取代。两轮高大,全靠车夫用手腕拉着走,故又称“腕车”。车轮木制,外包铁圈,行时辘辘作响,且左右摇晃。起初坐两人,后因男女并坐,耳鬓厮磨,捕房以有碍风化为由,加以取缔。不久改小车身,改坐一人,还把木轮铁圈改为橡皮轮,行走平稳,乘客舒适,风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