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6页(1040字)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即孙武。
其祖本姓田氏,因祖父田书作战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字长卿。
中国古代兵学的奠基人。齐国人(孙氏封地一说在今山东惠民县,一说在博兴县,一说在广饶县)。
约活动于前6世纪末至前5世纪初。他因齐国内乱而奔吴,以兵法13篇进献吴王阖闾,被任命为将军。后与伍子胥等佐阖闻领兵伐楚,采取疲敌误敌、迂回奔袭、长途追击等战法,五战而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以此显名诸侯。其兵学思想集中反映在所着《孙子兵法》13篇及诸古籍征引的《孙子》佚文和近年来出土的有关简书残篇中。他身处礼崩乐坏、兵革扰攘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勇敢地顺应兵学领域里的改革潮流,在批判鬼神卜筮等迷信不经之谈和“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汉书·艺文志》)的陈腐兵学理论的基础上,构筑了新的较为系统的兵学体系。在战争准备方面,提出了重战、慎战、注重计谋的思想、全胜思想,核心是“计利任势”,努力造成军事实力及其运用上的绝对优势,最佳理想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在战争实施方面,阐述了奇正原则、主动原则、机动原则和特殊地形的利害判断原则以及火攻、用间等特殊战法,贯穿始终的思想是“因敌制胜”,即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态势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战方针,以获取胜利为最终目的。此外还提出了系统的军事范畴体系,运用逻辑思维、定量分析方法、朴素的系统思想、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等阐述兵学原理,使中国兵学进入一个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孙武在后世受到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在中外军事思想史上都有巨大的影响,在日本被尊为“兵圣”,在西方被视为战略思想鼻祖,“提出战争计划问题的第一人”。孙武在其军事思想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无神论思想。
从他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谋攻篇》)的着名论断中可见,他在战争的指导思想中,是把从客观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放在首位,这就使上帝的主宰及神的意旨失去了在战争理论中存在的余地。由此出发,孙武进一步阐述了:“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众者,先知也”的思想。
“先知”的内涵则是“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用间篇》),即认为战争的胜败并不取决于求神问鬼,不取决于卜卦观象,不取决于占星视日等迷信手段。所以他强调指明,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同上)上引的“三不可”,正是孙武在战争问题上坚持的无神论观点,同他一贯的“禁祥去疑”(《九地篇》)思想是一致的。孙武的思想从军事理论方面,丰富了古代无神论思想的宝库。
(刘庆、傅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