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康伯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91页(674字)
【生卒】:332—380
【介绍】:
东晋玄学家、经学家。
名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少时家贫。
才思敏捷,时人誉为“出群之器”。
东晋简文帝居藩,引为谈客。历官中书郎、散骑常侍、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等职。
哲学思想以贵无论和独化论结合为主。认为“无”是世界本原,相当于《易传》中的“太极”。认为“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
”(《周易注》)把“无”等同于“道”,认为“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
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同上)同时采用郭象独化论解释由“无”到“有”的过程:“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于大虚,歘尔而自造矣。”(同上)但其“独化”论与郭象之“独化”论却又有所不同:郭氏认为“歘然自生非有本,歘然自死非有根”,以“有”自身为本体,否定“无”本体的存在;韩氏则把“无”本体与独化紧密结合,认为万物的生成虽不直接源于无,却不能离开无而独化,认为无比有更重要。由此观点出发,在政治上提倡以无制有:“夫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无以极数。至精者,无筹策而不可乱;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而无不应。
”(《周易注》)即以一制有,认为“无”、“道”、“一”三者是同一的:“形之所宗者道,众之所归者一”,“一之为用,用乎道矣”(同上)。执一则可以御万物“万物虽殊,可以执一御也”。《晋书》卷75有传。
着有《周易注》、《辩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