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从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49页(1014字)
【生卒】:1072—1135
【介绍】:
南宋理学家。
南剑州剑浦(今福建南平)人,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以累举恩为惠州博罗县主簿。
徒步往学杨时,问学于程颐。时人誉之奥学清节,为南州之冠。筑室山中,绝意仕进,研习学问。与杨同、李侗被称为“南剑三先生”。
从彦是豫章学派的创立者,李侗、朱松都是他的着名门人。政治上,主张君明、臣忠、父慈、子孝。
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宋史·罗从彦传》),人主应明而不察,仁而不儒,“盖察常累明,而懦反害人故也”(《宋元学案·豫章学案》)。
“人主之名器”,不可轻授人,因为授之于君子则贵,而君子则勇于行道;授之于小人则贱,小人则甘于下僚。
他说:“王者富民,霸者富国”,“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同上),因此人君应近君子、远小人,富人民、美教化、易风俗。他认为“中人之性,由于所习”,“圣人无欲、君子寡欲,众人多欲”(同上),因此“士之立身,要以名节忠义为本”(同上),而“人君治理之本,莫先简易”,因为“简易之理,天理也”。
所谓简易,也就是“行其所无事,笃恭而天下平”(同上)。在义理与功利的关系上,主张致远可观,而非求近功,图近利。
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二程“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而仁义礼智是立身之本,缺一不可。做学问,“学道以思为主”(同上),赞赏孟子“心之官则思”说,认为只有思想才能睿智,也才能成为理想的“圣人”。
他推崇《中庸》,认为《中庸》一书是教导和引发人们尽心知性,并身体力行,切尽己性的。对于儒学之外的申、韩、佛、老诸说,他不是一概否定,而是主张鉴别吸取,为我所用。
他说:“外于吾圣人之学者,申、韩、佛、老皆有书在,惟学者所抉择也。”“佛氏之学,端有悟人处。其道宏博,世儒所不能窥。
这种以儒为宗、兼收并蓄的思想,正是两宋理学发展的真正体现,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他把无欲看作人的最高精神境界,把知止看作儒学的基本精神,并提出“理之必然”的概念,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
这些都是对传统儒学及二程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后人以为从彦师事杨时,“独得其传”,其学“一传为延平(李侗)则邃矣,再传为晦翁(朱熹)则大矣”(同上)。在两宋理学发展史上,罗从彦确实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环节作用。
着有《宋遵尧录》78卷及《语孟解》、《中庸议》等,辑入《豫章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