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315页(772字)
原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东汉时始称《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全书共130篇,内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书成于汉武帝太初二年至征和二年间(前104-前91)。在流传中有所散佚,汉元帝、成帝间的褚少孙补,撰有《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
司马迁博采《左氏春秋》、《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之书,利用“石室金匮”之书,并据实地采访考察的资料,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于汉武帝,共3000年左右的史实。其中“本纪”为全书总纲,按年记述历代帝王事迹。
“表”将人物及事件,按时代纵横排列,显示史事脉络,分为世表、年表、月表。“书”为典制沿革之专记,是文化专史的雏形。
“世家”记诸侯世系及汉初功臣贵戚事迹。“列传”记王侯以外人物,有单传、合传、类传。并有少数民族及邻近国家史传。最后为《太史公自序》,叙述家世、撰书经过、主旨及其学术及史学见解。
司马迁开创纪传体通史之先例,搜集史料之广泛,及其“疑则存疑”精神,“不虚美,不隐恶”的严肃态度,进步的史观,典范的文史结合的写作方法,及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写作宗旨,为后世史官树立了典范。《史记》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内涵,是研究先秦至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的珍贵文献。《史记》版本很多,1988年长沙岳麓书社又有新版《史记》出版。汉以来历代史志皆有着录。
现存古注为南朝刘宋时裴骃的《集解》、唐司马贞的《索隐》、张守节的《正义》这三家,宋元丰刊本合三家注为一。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尚镕《史记辩证》、杭世骏《史记考证》,日本有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1959年中华书局出新点校本。选注本有王伯祥《史记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