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吕氏春秋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3:30:0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434页(1204字)

又名《吕览》,先秦杂家学派的代表作。

为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撰而成,此书的内容体例则体现了吕不韦的政治意图。《汉书·艺文志》杂家类着录26篇,《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均着录20卷。现有所能见到的最早版本是元至正嘉兴路儒学刊本,明刻本主要有李瀚本、许宗鲁本、张登云本、姜璧本、宋邦乂本、刘如宠本、汪一鸾本等。为《吕氏春秋》最早作注的是汉代高诱,对《吕氏春秋》校勘成就最大的为清代毕沅。现代许维通的《吕氏春秋集释》、蒋维乔等人的《吕氏春秋汇校》和陈奇猷的《吕氏春秋校释》等,都是阅读研究《吕氏春秋》的重要参考书。此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约二十多万字,这与《史记》载八览在前、十二纪在最后的次序不同,疑是后人改定。

该书以儒、道思想为主,兼采名、法、墨、兵、农、阴阳家之言,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为秦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理论武器。由于它非一家之言,自汉以后一直被称作杂家。在政治思想方面,它主张德治为主、赏罚为辅的方针,吸收了儒家法家的思想。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它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君主要做到治其身反诸己,要自知自责、任贤使能、正名审分,吸收了道家、法家和儒家的思想。在自然观上,它把世界具有统一本原的思想与《管子》“精气”说相结合,提出了“太一”是产生天地、阴阳、万物的本原,把道家的唯心主义改造成唯物主义。在认识论方面,它强调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重要性,提出了考察人的八观六验方法,吸收了荀子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某些因素和宋尹学派的“别宥”思想。

在历史观方面,它吸收了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和“五德转移”说。在教育、音乐方面,它吸收儒家学说。

在养生方面,它吸收了道家学说。它还吸收了墨家“节用”、“薄葬”的思想,但在战争问题上,它又批判了墨家“非攻”、“偃兵”的学说,吸收了兵家的某些思想。《吕氏春秋》书中吸取了儒墨的人本倾向和先秦重人事反巫术的思想因素,对有神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在生死观方面,书中明确提出人的生死受自然的必然性所支配,“始生人者天也”(《大乐》),人“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节丧》),排除了对生死问题的神秘主义解释。对于当时流行的种种方术迷信,也多持批判、否定态度。认为“祸福人或召之也”,否认天命鬼神能支配人世的吉凶祸福,表现出鲜明的无神论倾向。

《吕氏春秋》一书对“天”的解释不一,有以天为主宰之神的思想,但同时也有以天为天时的看法,所谓“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这里的天当指自然之天,系对“天”的无神论理解。《吕氏春秋》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它记载的许多史实和传说,保存了许多先秦思想家的宝贵资料;它记载的有关天文、历数、音律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它总结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及阐述的至理名言,至今对人们仍有启发教育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