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461页(816字)
①《荀子》中的篇名。
本篇的核心是对“天”所做的唯物主义无神论的阐述。文中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这里,荀子将“神”解释为神妙,而将“天”解释为自然。即是说,自然界化生万物无形无迹,神奇玄妙,却又自然而然,超自然的主宰神灵是不存在的。在天道自然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天人之间的关系,认为天不能干预人事,社会治乱的原因在人自身,“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还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天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但又认为人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征服、改造自然,故文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篇中的无神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中国无神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②唐刘禹锡的着作篇名。分上、中、下3篇。
该书集中反映了刘禹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无神论思想。针对以天为最高主宰的阴骘之说,文中提出“天,有形之大者也”这一命题,肯定天乃自然物质之天,并运用当时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知识,论证了天体的客观性及天体运动的规律性,认为任何事物都受客观规律的制约,都不能“逃乎数而越乎势”,从根本上否定了意志之天,主宰之天的存在。
文中进一步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这一着名命题,对天人之间的区别和相互作用作了详细的论证,指出天人特性、功能不同,不能替代,天的功能是自然界本身的特殊属性,对人没有偏私,人可以认识和利用天,达到“胜天”的目的。文中还对历史上的神学作了总结性的批判,指出贤君治世重人事,昏君乱世信天命鬼神,并视“理昧”、“法驰”为神学天命观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
《天论》是无神论史上的重要文献,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理论贡献,达到了隋唐时期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