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多行不义必自毙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4:13:20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530页(435字)

多做违背道义的事,必然要自取灭亡。

这是儒家伦理观的一种表述。语出《左传·隐公元年》。郑庄公之弟共叔段在其生母姜氏的支持下图谋不轨,扩展势力,准备夺取庄公之位。

郑大夫祭仲建议庄公及早铲除。庄公老谋深算。徉作无可奈何,他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实际上他在等待时机,准备斩草除根。叔段准备好武装,正待攻破都城夺位时,郑庄公后发制人,派兵进攻,共叔段逃亡。

这里所说“多行不义”的“义”是一种伦理道德标准。

先秦儒家认为,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便是“义”,即所谓“礼行不疚,义也”(《国语·周语》)。孔子提出将“义”作为人的道德标准,他说:“君子以义为上。”孟子则认为人应“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将义视为更高的道德标准。荀子更明确地提出:“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使“义”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的行为规范。当然,违背这种行为规范,就要受到惩罚。共叔段的犯上作乱行为违背了“贵贵、尊尊”的原则,必然导致失败的下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