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思孟学派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7:20:4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959页(790字)

战国儒家学派之一。

“思孟”指子思(孔子之孙孔伋)和孟轲。孟轲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将子思的学说加以阐发,形成孔子之后儒学的重要学派。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评论先秦学术时,曾将子思和孟子并提,有“子思倡之,孟轲和之”之说。子思遗着《中庸》阐发了孔子的“中庸”之道。

把孔子的“中庸”思想从“执两用中”的方法论,发展为世界观。称“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认为“中”与“和”是宇宙最根本的法则,循此法则,万物就可各得其所。子思思想的核心是“诚”,他把道德观念的“诚”视为世界的本体,万物由此而派生。他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通过修养达到“至诚”境界,便可与天地相通。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把天、人、物合而为一的主观唯心论。子思主张性善说。

孟子对这一思想做了充分的发挥,认为人生来都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种善端,四端可生出“仁”、“义”、“礼”、“智”四德,发展人性中的“善端”,人皆可以为

子思非常重视道德修养,把孔子“内省”的修养方法,发展为“慎独”。

认为,人的内心修养达到“诚”的境界,就可通神、通天。孟子亦十分重视内心省察的修养方法。

他认为认识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探索,“反求诸己”则可以“尽心”、“知性”、“知天”,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最高境界。子思主张“社稷所以为民,不可以所为民者亡民也。”孟子把它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民本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思孟的“天人合一”论、“性善”论等,对宋明理学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代尊子思为“述圣”,孟子为“亚圣”。

思孟学派由是被奉为儒学正宗,影响深远。

上一篇:因机设教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