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道家学派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7 17:21:38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960页(1030字)

先秦时期主要学术流派之一。

其学说以阐述“道”为主旨,所以称为道家西汉谈称之为“道德家”(《论六家之要旨》)。创始人为老子,其代表作《老子》分为“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意在宣明“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以自持”的思想。老子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并从多方面对它作出论述。他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是无形无象,先天地而生的。

它是世界及万物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者对“道”的内蕴,从不同方面作出剖析与辨识,认为它既有唯心主义的意义,也含有唯物主义的因素,这便构成了老子哲学思想内在的矛盾。关于万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反”是指万物间存在的相反相成的关系及其循环往复的变化关系。

老子从万事万物间的有无、刚柔、强弱、明暗、祸福、成败、存亡以及得失等对立及其相互转化的观点出发,说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正反对立,变动不居的。

这是观察事物的辩证观点的表现。虽然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是万物运动的总规律,但却力求避开事物间的对立斗争,鼓吹“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主张保持现状,回避矛盾的激化及对立事物的转化。又根据“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贵弱学说及政治上的无为而治的主张,强调“绝圣弃智”、“绝学无忧”。

在社会生活上,提倡“小国寡民”,甚至恢复“结绳而用”,反映出道家思想的消极方面。继老子之后,出现了庄子学说。他继承老子的“虚无”思想,进而阐述万物出之于“虚无”的观点。对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所修正,发展成为绝对的相对主义思想,即将事物的相对性加以绝对化,抹煞了事物的对立面的依存与转化的关系。

庄子主张“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使其哲学思想失去了进取精神,弥漫着消极没落意识。战国末期,由老子学说中又分化出来一个道家的支派,即黄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慎到、田骈、环渊等。他们“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现存《管子》中的《内业》、《白心》及《心术》上下篇,亦当出自战国黄老学的手笔。

西汉初年,黄老之学为适应社会初定,政治要求安定,经济亟待恢复与发展的需要,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一时兴盛。其学说主张无为而治,受到汉初帝王重视,如汉文帝、景帝及窦太后,都以黄老之学作为治国之道。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古佚书:《经法》、《称》、《道原》及《十六经》,当是黄老之学的代表着作。

上一篇:杂家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