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工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农业出版社《苏联农业经济学词典》第279页(1114字)
即企业内部的分工,包括在空间上结合在一起的各种工作,因而是通过工作职能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
技术分工是“通过分离者有意识的分离和有意识的结合”实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6卷下册第471页)。它是一定组织-劳动关系的客观基础。这些组织劳动关系与所有制形式无直接联系,而与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直接相关。也就是说,它不属于社会-经济范畴,而属于技术-经济范畴。
技术分工的重要特点是:它“不仅使社会总体工人的不同性质的器官简单化和多样化,而且也为这些器官的数量大小,即为从事每种专门职能的工人小组的相对人数或相对量,创立了数学上固定的比例。工场手工业的分工在发展社会劳动过程的质的划分的同时,也发展了它的量的规则和比例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23卷第384页。)
技术分工和以它为基础的具体组织-劳动关系,从来都有一定的技术前提。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资料不是别的,而是联合的劳动过程的技术基础。组成劳动者总体的部分劳动职能的联合(合作),在机器生产阶段从技术上愈来愈有必要。
技术分工表现在对人类劳动活动的划分上。劳动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取决于具体情况下技术分工的合理程度。
技术分工的主要形式是按工序分工,即从本单位分出班组或个人去完成某些技术操作工序。这种形式在流水作业大批量生产中广为采用。例如,在播种工作中,拖拉机手驾驶拖拉机,播种工和机械手则负责准确播种等。
这种劳动分工能够最有效地和最合理地使用技术设备、联合机组和那些经过专门训练、具有专门经验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摆脱次要工作。每个工作者的专业和熟练程度是按工序分工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应特别注意:
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分工;
机械手——拖拉机手、机车司机、康拜因手、汽车司机、机器挤奶能手等之间的劳动分工;
从事主要过程和次要过程的工作人员之间的劳动分工。
技术分工为采用专业设备、更合理地利用技术设备和工作时间创造了前提条件。象协作、专业化、集中化和联合化这几类形式,本质上都要求进行技术分工,从而可为有效地利用生产劳动组织的技术-经济原则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