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考察
出处:按学科分类—天文学、地球科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海洋大辞典》第482页(804字)
对南极大陆和南大洋进行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活动。
南极大陆和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煤、铂、铜、镍等矿产资源,南大洋水域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南极资源的不断发现,已引起世界各国对南极的重视。南极大陆和南大洋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那里可获得其他大陆和地区难以得到的科学资料,对气象、冰川、地质、生物、海洋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以及对整个地球环境的认识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特殊的意义。自本世纪50年代,许多国家派出科技人员对南极大陆和南大洋进行科学考察。
国际性合作考察和研究活动也日趋频繁。并有15个国家在南极大陆建立了科学站,进行全年科学考察。中国南极考察活动始于80年代初。1980年1月,中国首次派出两名科学家赴澳大利亚的南极凯西站进行科学考察。
1984年11月中国首次派出南极考察编队(南极洲考察队和南大洋考察队)赴南极考察。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成。1989年2月26日,又在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建成中国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中山站。至1991年,中国共8次派出南极考察队,到南极大陆和南大洋进行多学科综合考察,包括冰川学、气象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测绘、人体医学及海洋科学等。
中国南大洋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学科有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内容包括:普里兹湾海区的水团、环流的研究,威尔克斯地近海水文结构的研究,南设得兰群岛西北部海域的水团、水平环流的研究;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区溶解氧、营养盐、痕量金属、有机氯农药、可溶和不溶有机化合物、海洋气溶胶的分析;以磷虾为重点,包括海洋浮游动物、植物、微生物、底栖生物和海鸟的调查研究;海底地貌、海洋沉积物、重力异常场、地磁场、海底构造分区、地质演化等的研究和矿产资源远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