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历代赋辞典

登高能赋

书籍:历代赋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8 01:48:5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辽宁人民出版社《历代赋辞典》第1259页(590字)

“登高能赋,可为大夫”,这是刘勰《文心雕·诠赋》节取《经·定之方中》毛氏传中语,传的原文主张大夫必须具备九种能力:“建邦能命龟,田能施命,作器能铭,使能造命,升高能赋,师旅能誓,山川能说,丧纪能诔,祭祀能语,君子能此九者,可渭有德者,可以为大夫。

”“升高能赋”只是其中能力之。这里的“能赋”的“赋”是“涌读”或“创作”的意思,孔子也说过“君子登高必赋”。(《韩诗外传》)为什么“赋”而需要“登高”呢?刘勰解释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文心雕龙·诠赋》)看来“登高”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在于“赋”者受到山川景物的感发,达到情与景谐的程度,进而能诵读或制作优美的诗句来反映尽收眼底的景致和抒发此刻的胸怀。是否“能赋”是衡量大夫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准。古人之所以把“能赋”视作大夫必备的一种“德”与“能”,更在于“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汉书·艺文志》)“能赋”对于开展政治外交活动关系重大,所以孔子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登高能赋”极朴素地反映了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观点: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生活,它反映社会生活,同时又必须为社会生活而服务。

上一篇:雾縠之组丽 下一篇:历代赋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