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谚语大辞典

飞蛾扑火自烧身

书籍:中华谚语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5 11:28:17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华谚语大辞典》第256页(429字)

飞蛾,也写作灯蛾。

昆虫,腹部短而粗,有四个翅膀。多在夜间活动,常飞向灯光。其中很多是农业害虫。贬义用语。

比喻力量虚弱的硬和力量强大的较量,自取灭亡。也说“飞蛾投火,自取焚身。”《梁书·到溉传》记载:到溉的孙子到荩自幼善文。梁武帝萧衍看了甚为赞赏,同到溉戏言,说他的文章是不是孙子代笔,又写了一首“连珠”(古时一种诗体)给到溉,共六句,前四句:“研(砚)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

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意思是:砚台磨出墨汁来行文,毛笔飞动毫锋来写信。正如飞蛾投火(指砚台、毛笔),自己焚身也丝毫没有什么可吝惜。元·杨显之《潇湘雨》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寻他不着,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飞蛾扑火,自讨死吃的。”明·无名氏《鸣凤记·鹤楼赴义》:“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偏偏的又投了这凶僧的一座恶庙,正所谓‘飞蛾投火,自取焚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