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1:1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3页(1450字)

【生卒】:712—770

【介绍】:

唐代大人,有“诗圣”之称。

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祖父为初唐诗人杜审言,受其影响,杜甫七岁能诗。二十岁开始漫游,后赴长安,闲居十年,过着“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天宝十四载(755),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官。同年冬,爆发了“安史之乱”,诗人曾被叛军俘去,逃归后,曾任左拾遗、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末入蜀,于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生活较安定。此时,曾任严武节度使衙门内的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人称杜工部。

大历三年(768),诗人乘船想回洛阳,途中为战乱及大水所阻,大历五年(770)秋,病逝于耒阳附近江上舟中。《旧唐书》卷一九〇下有传。

《新唐书》卷二一〇有传。

附《杜审言传》后。

杜甫的文学观点,比较集中地载于《戏为六绝句》、《偶题》等论诗之作里。他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重视《诗》《骚》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有益于国家人民。

他给陈子昂元结以崇高评价,说陈子昂“公生扬后,名与日月悬”(《陈拾遗故宅》),称赞元结关心人民的诗《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为“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春陵行》),他自己所作,是实践这一主张的典范。他注意艺术形式,要求“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对朋辈作品的艺术成就,也倍加称赞。

用“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赞李白;用“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寄高三十五书记》)誉高适。

此外,对孟浩然、王维等人也有类似赞誉。他主张评论作家作品,应知人论世,不应不顾历史,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他反对当时“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弃实”(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的不良风气。对贬抑庾信和“四杰”的人加以批驳。

在《戏为六绝句》中,用“庾信文章老更成”,肯定庾信的后期创作;“王杨卢骆当时体”,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客观地评价“四杰”的作品,肯定其作品有“不废江河万古流”的价值,显示出诗人敏锐的眼光和公允的态度。

他在强调“亲风雅”、“近风骚”的同时,批判六朝的形式主义诗风:“恐与齐梁作后尘”;但又强调吸取六朝在艺术方面的某些成就。

对庾信,二谢(灵运、朓)、阴铿、何逊、沈约等人,都有所肯定,这对唐代近体诗的创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杜甫还反对因袭,主张创新。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他指出“后贤兼旧制,历代各清规”(《偶题》),各代创作,既有历史继承性,又具有时代新特点;既不能割断历史,又要有新发展。他还主张“别裁伪体”、“转益多师”,即以风雅为宗而博采众长,才能独自成家。这为唐诗发展指出一条宽阔而健康的道路。他提倡壮美诗风;“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碧海中”,认为翡翠兰苕,虽亦令人赏心悦目,但与鲸鱼碧海般壮美诗境相比,则大为逊色。

杜甫还常以“神”字论诗。一指传神,如“韩干画马盖有神”(《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书贵瘦硬方通神”(《李溯八分小篆歌》);一指诗兴,“诗成觉有神”(《独酌成诗》)“下笔如有神”(《书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前者是对唐代画家“气韵说”的继承(张彦远《论画六法》);后者来源于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对前代艺术经验的继承。

杜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收入《杜工部集》。

通行注本有钱谦益《钱注杜诗》、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读杜心解》等,建国后,均曾重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