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39:1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13页(798字)

【生卒】:1310—1381

【介绍】:

字景濂,祖先金华潜溪人,至濂时迁至浦江(今属浙江),故自号潜溪。

明太祖征授江南儒学提举,受命修《元史》,任总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浩,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他为文以六经为宗,唐宋为法,颇负盛名,公推为明初文坛领袖。着有《宋学士全集》三十六卷。《明史》卷一二八有传。

宋濂论文,以《文原》上、下两篇为主,篇首自序说明,这是为他的学生们写的作文指导。文中阐述了文章的渊源、为文利弊、作者修养、写作目的等一系列问题。宋濂站在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立场,坚持道统,维护宗经观点,认为圣人本于自然之道,施于社会人事,而着于竹帛,便产生了文章。他把“凡有关民用及一切弥纶范围之具”,作为文章应该表现的基本内容,使文章的思想内容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意义。他把文章看成是表现社会生活的手段和工具,认为“事为即着,无以纪载之,则不能以行远,始托辞翰,以昭其文”。他认为客观事实先于文章,“必有其实,而后文随之”,要求文章具有充实的社会思想内容,他还继承孟轲的“知言养气”说,提出“为文必在养气”,强调作者的自身修养。

他还提出“攻内不攻外”的主张,既要重视义理道德修养,也要熟悉、掌握广博的社会人事,所谓“不知四海之大,六合之广也,斯皆不知养气之故也。”宋濂把文章分为“纪事之文”和“载道之文”两类,前者以司迁、班固为本,后者以六经为宗;二者之间又以六经为“本与根”。最后提出文章的写作目的和最高标准,在于“辞达而明道”,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宋濂论文受理学家影响,有重道轻文的倾向,但他所谓道的具体内容较宽泛,同时又不完全否定文的地位和作用。故宋濂的文学思想中,有消极保守的一面,也有值得肯定的积极因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