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0:4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23页(913字)

【生卒】:1495—1575

【介绍】:

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

终身不仕,以布衣游于文士之间。与李攀、王世贞等人组织社,被推为社长,是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着有《四溟集》二十四卷,末四卷为《诗家直说》,清人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收录该书名为《四溟诗话》。《明史》卷二八七有传。

后七子倡导复古,推重李梦阳、何景明,而论诗宗旨实发自谢榛。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指出:“当七子结社之始,尚论有唐诸家,茫无适从,茂秦曰:‘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得此三要,则造乎浑沦,不必塑谪仙而化少陵也。’诸人心师其言,厥后虽争摈茂秦,其称诗之指要,实自茂秦发之。

”谢榛是后七子理论的首创者。他主张承袭前七子的复古思想,但放宽学习对象,不限于盛唐李、杜。他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若能出入十四家之间,俾人莫所宗,则十四家又添一家矣。”他强调要在融合盛唐诸家基础上自成一家,虽然仍未脱离模仿,但在模仿前提下确有一定的创造。

谢榛重视表现性情,他认为“《三百篇》直写性情、靡不高古”。“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他也强调气格,提出“诗文以气格为主,繁简勿论”的主张。气格主要指通过学习音韵表现出来的气势与格调。还提出“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

属于思想内容方面的体与志,要培养,务求其真;属于形式风格方面的气与韵,要在实践中体会,从而掌握其中的奥妙。体、志、气、韵构成作品的艺术风格,要学习前人之所长,浑然成体,自成一格。

故说:“自古诗人养气,各有主焉。蕴乎内,着乎外,其隐见异同,人莫辨之。……学者能集众长合而为一,若易牙以五味调和,则为全味矣。”谢榛还提倡出语自然,要求“意随笔生,不假布置”;赞美《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谢榛论诗虽来摆脱袭古之风,但吸取了前人诗论的一些积极成果,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艺术见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