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3: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51页(761字)

【生卒】:1634—1711

【介绍】:

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

清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原名士祯,殁后因避世宗雍正讳,后人改其名为士正,乾隆中又赐名士祯。

他少年时即以名。他在钱谦益、吴伟业之后,极享盛名,成了文坛领袖。着有《带经堂集》、《带经堂诗话》等。《清史稿》卷二六六有传。

王士祯一生大半处于清政权渐趋巩固的时代。他早期还有少数反映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

中年以后的作品则以歌颂朝廷威德,流连风景,咏怀古迹,以及应酬赠答为多,虽间有讽刺或寄托,总的倾向则是脱离现实,缺乏社会内容的。

但由于他的爱好和艺术修养,他的诗作还是有一定特点和成就的。

士祯的论诗主张有一个前后变化过程,早年宗唐,中年主宋,晚年复归于唐。他提倡神韵说,却从没有写出一篇较有系统的论着来正面阐述,他往往举若干诗句为例,或援引所好古人之说,以替代其所欲言者。

他的学生张宗柟把渔洋所有与论诗有关的话,“分类汇钞,都为一集”,名曰《带经堂诗话》,提供了研究渔洋诗论的资料。

他论诗提倡神韵,遵奉严羽“妙悟”、“兴趣”之说,而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无工可言,无法可言,浑然天成,色相俱全为诗的理想境界。他的神韵说的核心,是主张诗应该蕴藉、含蓄,主张艺术应该冲淡、清远、超诣,更加发展了严羽、司空图超逸的美学观点。关于“神韵”一语,早在士祯之前,就有论者提出,但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到王士祯,神韵说被作为诗歌创作和理论的重要问题提了出来,并赋予神韵说以自己的见解。王士祯倡导的神韵说,影响清前期诗坛几乎达百年之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