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廷梁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8:3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84页(736字)

【生卒】:1857—1943

【介绍】:

字葆良,别字可桴,江苏无锡人。

光绪举人。早年私淑方苞、姚鼐,深受桐城派义法的影响,文笔雅洁。戊戌变法前后,成为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的先驱,编辑《白话丛书》,创办《无锡白话报》,为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服务。着有《可桴文存》。

他在一八九八年的《无锡白话报》上,发表了倡导白话文运动的着名论文《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对黄遵宪十年前在《日本国志》中提出的语言和文字合一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挥。他从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阐明语言、文字合一的自然历史,指出后来人为地造成语言和文字分离的现象,“实为二千年来文字一大厄”。

致使我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把清末社会的愚昧落后,完全归咎于“文言之为害”的结果。因此,他明确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口号,认为“愚天下之具,莫文言若;智天下之具,莫白话若”,号召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代替传统的文言文的统治地位,进行文体改革。

并以“成周”、“泰两”、“日本”的语言和文字合一,推行白话文所取得的社会效果,认为白话文为“维新之本”,有“八益”而无一害。

他的这些主张,大胆地提出废除文言文,从语言形式上,否定文言文的表达作用,把推行白话文运动和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密切结合起来,是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创举。

随后各地的白话小报纷纷涌现,促进了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文学的繁荣和文体的改革。但是,由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局限,他片面地夸大了白话文的作用,离开社会本身的矛盾,去寻找产生社会弊病的根源,完全归咎于文言文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