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麟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9:4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87页(726字)

【生卒】:1869—1936

【介绍】:

字枚叔,后改名为绎,号太炎。

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近代中国经学、史学和音韵文字方面的着名学者。浙江省余杭县人。一九〇三年与蔡元培组织爱国学社,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民主革命者邹容的《革命军》作序,影响很大,遭清政府逮捕,被监禁三年。

出狱后,赴日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担任《民报》主笔,积极鼓吹打倒清朝,实行民族革命。

辛亥革命后,曾做民国政府顾问,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以后,逐步走向颓唐,与封建复古主义合流。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史研究和讲学,着作甚丰,着作编为《章氏丛书》共二十种。

他主张文学应该为资产阶级革命作舆论准备,为革命大声疾呼,把文学做为“义军先声”,要“动之以雷霆”;反对“空言”,认为文章“务为蕴藉”、“主文讽切”的文风不可能达到宣传目的。

他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文质彬彬”、“文质相称”(《国故论衡》)、“文质相扶”(《太炎文录》)。在着名的《文学总略》中,他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定义,即所谓“文学者,以有文字着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形式,谓之文学”。批判了阮元以文笔对立的偶俪说,也否定了西欧文论所谓“学说以启人思,文辞以增人感”的观点。认为论说文也可以“感人顾深挚”,而“文辞”也有“咏之不为奋”的。

这些意见均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他以古文字来确定文学的标准则是保守的。

文创作上他倡导学习魏晋,反对唐宋以后直到近代龚自珍、魏源的风格,“五四”以后又与封建顽固派一起反对白话文运动,则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封建保守观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