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0:4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12页(1963字)

南朝梁刘勰撰,全书凡十卷,五十篇,三万七千余言,大约成书于南齐末年。

当时刘勰依附僧庙,身世贫贱,书成不为时流所重,而刘勰自重其文,于是负书于途,装作卖书人,待沈约车过,献书于车前,沈约对此书深为赞许,以为“深得文理”,常置于几案。

《文心雕》是总结我国南齐以前的丰富的文学经验写成的一部理论专着,它的议论精深、体系完整、结构严密、文辞优美,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世界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心雕龙》中,刘勰继承并发挥了儒家的文学思想,把原道、征圣、宗经作为理论核心,贯穿于全书之始终。他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序志》)他以“自然之道”为文章的根本,文章则是道的表现。他以儒家的圣人周公、孔丘为学习文章的老师,他说:“若征圣以立言,则文其庶矣。”(《征圣》)他把儒家的五经称作“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宗经》),并以之作为文章的典范。他把道、圣、经看作三位一体,指出“道沿圣以垂文(即五经),圣因文而明道”。

(《原道》)对于风行于东汉的谶纬之书,他主张酌而取之,去其“无益经典”,取其“有助文章”(《正纬》)。对于楚骚,他仔细分辨了骚与经的四同四异,要求把雅颂之“正”与楚骚之“奇”结合起来,“凭轼以依雅颂,悬辔以驭楚篇,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辨骚》)这五篇体现了刘勰论文的主旨。

《文心雕龙》论文体分为论文叙笔二部分,论有韵之文包括《明》、《乐府》等十篇,叙无韵之笔包括《史传》、《诸子》等十篇,讨论的文体约三十五种。

对各种文章体裁,“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分别探求其源流演变,解释其名称及含意,选取代表作品,总结写作法则。刘勰很重视这些文体专论,他说:“上篇以上,纲领明矣。”(《序志》)

自《神思》以下,刘勰称为“下篇”,包括创作论与批评论。从《神思》到《总术》加《物色》二十篇是“剖情析采”,属于创作论,全面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主张与方法、技巧。《神思》篇论艺术想象与艺术构思,是创作论的纲领。《体性》篇论作家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风骨》篇提倡文气,强调“风清骨峻”。《通变》篇主张继承文学遗产与不断创造革新。

《情采》篇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关系,主张以内容为主。

《定势》篇论不同文章体裁的特点。《熔裁》篇专论熔意与裁辞。还有《时序》篇论述文学发展的变迁和时代的关系,《物色》篇叙述了自然景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这些是关系文学创作的全局性问题,是“剖情析采”的关键。还有《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等篇论述了文学表现方法技巧、及修辞、谋篇、布局等问题。对这些属于创作中的“轻采毛发”的细节,刘勰也没有丝毫忽略。

《文心雕龙》论文学批评,兼及作品与作家二个方面。《知音》篇论述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与批评的态度。他要求全面分析作品,提出了“六观”的鉴赏、批评方法。

他反对“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的批评态度,他要求“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平理若衡,照辞如镜”。《才略》篇评述历代作家的才能高下与贡献大小。

《程器》篇专论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

《文心雕龙》问世以来就受到重视。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词人属文,其体非一,譬甘辛殊味,丹素异彩;后来祖述,识昧圆通,家有诋诃,人相掎摭,故刘勰文心生焉。”(《史通·自叙》)宋代诗人黄庭坚称其“大中文病,不可不知也。”(《与王立之书》)明人张之象在《文心雕龙序》中说:“至其扬摧古今,品藻得失,持独断以定群嚣,证往哲以觉来彦,盖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也。”清人章学诚盛赞“《文心》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文史通义·诗话》)近代以来,人们更加重视《文心雕龙》的理论价值,介绍、评论、注疏、考证,出现空前的研究热潮,一致赞扬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遗产中不朽的瑰宝。

《文心雕龙》的版本繁多。

现存最早的写本有出自敦煌莫高窟的唐人草书残卷本,最早的刻本为元至正十五年(1355)刊于嘉兴郡学之钱惟善序本。清代影响最大的是黄叔琳辑注本。近代以来,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现一批重要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有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