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朗曲论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7:5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62页(856字)

戏曲论着。

明代何良俊撰,原为何氏《四友斋丛说》中一部分。何良俊擅长文,喜爱戏曲。

当时南方盛行南曲,北曲已无人过问,后经何良俊、顿仁等极力提倡,北曲在南方才又得到复兴,故何良俊对戏曲作家作品的评论较为内行和全面。

何良俊评曲,重本色语,反对刻意造作。他主张:“填词须用本色语,方是作家。”据此,他认为“《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其本色语少。”他举元人郑德辉《倩女离魂》:〔越调·圣药王〕唱词为例,说:“如此等语,清丽流便,语入本色,然殊不秾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在创作风格上,何良俊倡导“简淡”。他对元曲四大家的评价是:“之词老健而乏姿媚,关之词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郑词淡而净,王词浓而芜。”但王实甫也有简淡之作。何良俊推崇王实甫的《芙蓉亭》杂剧〔仙吕〕一套:“通篇皆本色,词殊简淡可喜。”

在明初剧坛弥漫着陈腐、秾艳风气的时候,何良俊大声疾呼,崇尚本色和简淡,正是发扬元杂剧的优良传统,向戏曲大众化方面靠拢,是有进步意义的。根据这个标准,他认为施君美的《拜月亭》“余谓其高出于《琵琶记》远甚,盖其才藻虽不及高,然终是当行”。

这些见解在明初剧坛中是很新鲜的,且有很大影响。

何良俊比较重视词曲的音乐性。他认为剧作家应该会唱。他本人就曾请曲家顿仁教他唱曲。他赞赏:“王渼陂欲填北词,求善歌者至家,闭门学唱三年,然后操笔。”在声辞关系方面,他强调声律的和谐美:“既谓之辞,宁声叶而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这些主张都是从戏曲文学特殊性角度提出的,是他以前的理论家不太注意的。在曲作中,强调声律,强调表演,正是把戏曲与一般词曲之作区分开来,形成戏曲文学理论的重要特色。《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以《曲论》为名收录,有提要和校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