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品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58:3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65页(1029字)

戏曲论着。

二卷。明吕天成着。吕曾为徐渭门人,又是“吴江派”领袖沈璟的嫡传弟子,因此,《曲品》亦可视为“吴江派”戏曲理论的代表作之一。

《曲品》前有作者自序,作于“万历庚戌嘉平望日”,即一六一〇年。

书中共品评万历以前的戏曲作家九十人、散曲作家二十五人,戏曲作品一百九十二种。上卷专评作家,下卷专论作品。

凡是明代嘉靖以前的作家、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列为神品的作家是《琵琶记》作者高则诚,评语是:“特创调名,功同仓颉之造字;细编曲拍,才如后夔之典音。志在笔先,片言宛然代舌;情从境转,一段真堪断肠。化工之肖物无心,大冶之铸金有式。”作家中则以沈璟、汤显祖列为“上之上”品。作品中以《琵琶》、《拜月》评为神品,《鸣凤记》仅得中上品。

因此可以看出,吕天成对作家、作品的品评,受着“吴江派”艺术观点偏见的制约,把声律技巧放在了第一位。他称赞《琵琶》“布景写情,真有运斤成风之妙”。《拜月》有“天然本色”;《荆钗》“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白》“古色可挹”;《玉簪》“词多清俊”;皆有独到见地。

说《孤儿》“事佳,搬演亦可,但其词太质”,评价不高,反称腐儒之作《香囊记》“是前辈最佳传奇”,将其列为“妙品”一类,实在是令后人不能接受的。

吕天成在《曲品》中,总结了一些戏曲的创作原则,接触到了戏曲的本质。如关于虚实关系,他说:“有意驾虚,不必与实事合;有意通俗,不必作绮丽观。”关于创作技巧,吕天成则引其舅祖孙如法的话,提出十条要则:凡南剧,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官调、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

这些要则,实质上也就是当时对创作的要求。

这就把戏曲创作更加推向自觉的阶段。这些标准中不仅强调了艺术技巧,内中也包含着思想内容,因此在品评具体作品时,也体现出他的美学思想,很近于“临川派”的主张。

《曲品》原刻本已不传,后来传世的只有刘世珩传钞曾习经所见的清钞本,其中颇多后人增补之迹。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乾隆杨志鸿钞本,是接近原貌的善本。

《中国古典戏曲论着集成》本则是较为易见之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