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雨斋词话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1:0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290页(791字)

清陈廷焯撰。

共八卷,六九六条,是词话中篇幅最多的一种。原刻本为光绪二十年(1894)刊行。首有作者光绪十七年(1891)自序,并有汪懋琨序、王耕心序、包荣翰跋、许正跋等。一九五九年有杜未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发行。

全书论词的宗旨,是针对当时词坛所受浙派词余波的影响,词风“清空”,有轻佻浮滑的弊病,故在论词的风格上强调“沉郁”。他说:“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又认为风骚的“忠厚之至,亦沉郁之至,词之源也”。从词的起源上,强调“沉郁”的重要。因此,提倡“温柔和平”,“不敢有背风骚之旨”,要求作词符合儒家的“诗教”,“温柔以为体,沉郁以为用”。

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上,仍承常州派“比兴”、“寄托”之说,主张作词要“意在笔先,神余言外”,“深微婉约”,过分强调含蓄委婉。词话把“沉郁”和“寄托”二者结合起来,评论自唐五代至清代的词人、词选及词论,较常州派的前人有所发挥创造,其中可取之处不少。

词话品评词人,特别推崇温飞卿,赞扬“飞卿词全祖《离骚》,所以独绝千古”。认为那是词中“沉郁”风格的完美之作,是词的最高峰。完全排斥杜诗、辛词那种体现时代精神,感情悲壮激烈的“沉郁”之美,表现了作者论词的偏爱。此外,在论两宋名家,所谓词中四圣之说,亦有与此类似之处。

常州派自张惠言开创以来,庄棫、谭献使其理论更加发展,然无完书。陈廷焯在他们的基础上,不尽守常州派的师说,有所选择发挥,故云:“余窃不自量,撰为此编。尽扫陈言,独标真谛。”虽不尽然,但在丰富和发展常州派的理论上,是有质献的。

《白雨斋词话》和况周颐的《蕙风词话》都是常州派论词的重要着作,同为常州派论词的终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