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3:45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08页(911字)

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歌。

游仙诗的文学传统渊远流长。相传为屈原所作的《远游》篇(《远游》作者,向无定论,多数人认为系战国末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汉人所作),内容带有浓厚的求仙思想。《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不乐,使博士为《仙真人歌》。”此《仙真人歌》可能是我国最早的游仙诗,已失传。

汉乐府中的《上陵曲》、《董逃行·上谒》古辞,内容有幻想长生求仙的思想,是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游仙诗。但成熟的游仙诗到了曹操父子手中才出现。

曹操的《气出喝》、《秋胡行》、《精列》、曹丕的《折杨柳行》,曹植的《仙人篇》、《远游篇》等,都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游仙诗。游仙诗的大量出现是在魏末正始年间。西晋的何劭、张华、张协,东晋的郭璞等都有名篇传世。梁萧统的《文选》把游仙诗列为一类,收录何劭、郭璞等人的作品。

后世也颇有以游仙为题材的诗作。

游仙诗在文学史上成为一个有影响的文学传统,一开始就曾引起文学批评者的注意。

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释《远游》篇说:“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然犹怀念楚国,思慕旧故。”王逸既指出了此篇在构思上“托配仙人”的特点,又指出了内容眷念故国的思想。刘勰对晋代的游仙诗有过着名的评价:“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

……江左篇制,溺乎玄风。……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文心雕·明诗》)刘勰对建安以来各历史时期诗歌的思想内容作了比较,肯定建安诗歌有“风力”,而否定“诗杂仙心”、“溺乎玄风”的正始、东晋时代的诗歌倾向,因为它们脱离了现实。但他也不是全部反对游仙诗的,对郭璞的游仙诗,评价就很高。

游仙诗既有乐府古辞,又有文人之作,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历史上的文学批评家,如刘勰等人,虽然曾经作出过评论,不乏真知灼见,但还不能真正鉴别游仙诗的积极的思想意义和消极出仕的思想内容,还未能指出其艺术形式上的独特之点。以游仙为题材,创造虚幻不实、神奇瑰丽的仙境,借以抒情言志,这是游仙诗的基本特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