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5:0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15页(1030字)

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

《旧唐书·杨炯传》称:“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门(今山西河津)人。少年有才名,曾为沛王府修撰,后任虢州参军,因罪革职。杨炯(650-692),华阴(今属山西)人。

十二岁举神童,授校书郎,后官盈川令。卢照邻(约635-约689)字升之,号幽忧子。

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涿州镇)人。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颍水而死。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兵败下落不明。

四杰处在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初期,有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而不得伸展;才智过人而又怀才不遇;要求积极进取反而倍受打击。在思想上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他们的文学创作虽未尽脱齐梁风气影响,却已经开创了新路,题材比较广泛,风格趋于雄健。他们的边塞,表现出把文学从狭小的圈子中解放出来的意愿。

他们对五言律诗的创作有较大的贡献,使这种诗体走向成熟。

作为初唐诗歌的一个流派,四杰在诗歌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四杰对文学理论也有建树。王勃的《上吏部裴侍郎启》、杨炯的《王勃集序》、卢照邻的《南阳公集序》表达了他们的文学主张。四杰的文学思想不尽相同,但总的倾向一致。他们不满唐初文坛上的淫靡风气,指责那些“争抅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的作品。

他们要求改革文风,“激扬正道”,“黜非圣之书,除不稽之论”(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他们要把“积年绮碎,一朝清廓”(杨炯《王勃集序》)。

四杰的主张,成为唐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先声。

四杰对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他们追溯形式主义的根源,认为“屈宋导浇源于前,枚张淫风于后”。他们把内容充实,形式富丽的屈赋与内容空虚,形式华丽的齐梁作品混为一谈。

四杰的作品还不能摆脱齐梁余习,同他们的理论也有所脱节。

四杰在历史上是有一定贡献的,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王世贞说:“卢骆王杨,号称四杰,遣辞华靡,固沿陈隋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故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

”这些评价是较为公正的。

上一篇:上官体 下一篇:沈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