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文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5:3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18页(358字)

骈文之一体。

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柳宗元《乞巧文》有“骈四俪六”之言,李商隐把自己所写四六文,称为《四六甲乙集》,为四六之得名,中唐以后已很普遍。

魏晋时之骈文,句(停顿处即为句)的字数尚无严格限制,但以四字句居多。

刘宋时,“四六”已具雏形,齐梁以后,“四六”格式形成。

至中唐,则完全定型化。与骈文相较,它定型时间较晚,语句更加模式化,束缚人思想的框框也加多。

四六文所以能自成一体,有其客观原因,刘勰说:“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式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文心雕·章句》)这里说的“密而不促”和“格而非缓”的语句特点,就是其客观依据。虽如此,但因窒碍太多,故少有好作品。四六文句式,约有五种,即四四式,六六式,四四四四式、四六四六式、六四六四式。

上一篇:大历十才子 下一篇:古文运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