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革新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07:1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28页(955字)

出现在北宋初年、以复古为号召、反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文学思潮,又称文复古运动。

诗文革新反映了宋初社会恢复发展的需要。赵宋王朝建国后,社会相对安定统一,多种恢复措施使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了发展趋势。但统治当时文坛的,却是不适应发展趋势的形式主义逆流。

诗歌和散文,承袭唐末五代流俗,创为“西昆体”,时人争相仿效。

这种“西昆体”诗和“时文”,内容空虚,脱离现实,宴乐酬答,风花雪月,一派享乐没落情调。

诗文革新从北宋初年柳开、穆修、石介等首倡者开始,中经梅臣、苏钦等,直到后期欧阳修苏轼,历经百年,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获得了巨大胜利。

诗文革新提出全面的破旧立新的文学主张。他们们用复古的口号去恢复、继承和坚持儒家的封建正统。

认为韩愈是道统和文统的集中代表,学韩愈便是学正统。

柳开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柳开还自名“肩愈”,以韩愈的继承者自居。他们主张诗文要有社会内容,要起察失补世作用。

王安石《上人书》说:“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苏舜钦、苏轼等也都提出文章要“警时鼓众”,要“救失”、“有补于世”或“有补于国”。他们反对形式主义,石介《上赵先生书》指出沿袭五代余习的“时文”,追求“句读妍巧,对偶的当”、“事实繁多,声律调谐”,致使文章伤其本,而失其真。

他们提倡朴实自然的风格,反对轻浮奇巧。欧阳修指出“时文”“新奇相尚,文体大坏”,是应革之弊,应当“务求平淡典要”(吴充《欧阳修〈行状〉》)。苏轼《题柳子厚诗》也说“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又在《谢南省主文启》中主张“罢去浮巧轻媚,丛错采绣之文”。《与鲁直书》要求“凡人文字,务使平和”。

宋代的诗文革新继承和发展了古代诗文创作和理论的优良传统,开创了一代文风,为诗文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革新者们大都是中小地主阶级出身的士大夫文人,他们革弊立新的目的,只能是为巩固发展封建制度服务。其理论主张,难免具有一定的历史和阶级局限,如他们以儒家的正统派自居,强调发扬道统和文统,就是明显的例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