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派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0:0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46页(703字)

明末万历年间(1573-1620)戏曲文学上的一种流派。

代表人物是汤显祖。汤是江西临川人,着名的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当时人把受汤的影响,在创作和理论上追随他的人,称为临川派。汤所居名玉茗堂,又称玉茗堂派。汤主张戏曲要表现一般人情,提倡以情抗理,故又有言情派之称。

汤显祖《答吕姜山》一文,集中地表述了临川派的理论主张。他与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针锋相对,在音律问题上他同意吕姜山提出的“唱曲当知,作曲不尽当知也。”他还明确提出“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汤显祖重内容,反对过分追求音律妨害内容的表达。在内容上提倡真性情,反对假道学的说教,具有积极的叛逆精神。《寄达观》一文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真是一刀两断语。”《牡丹亭题记》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反对寻宫数调,损害丽词的运用,提出“予意所在,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王骥德《曲律·杂论》)《与宜伶罗章二》一信,反对吴江派修改他的剧本,说:“《牡丹亭记》,要依我的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相同了。”汤显祖从戏曲文学创作要求出发,强调思想内容的表达和语言文字的运用,相对地忽视舞台演出的需要,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临川派无论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主导倾向,都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尤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就,都是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所无法比拟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