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界革命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11:4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354页(1027字)

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一次散文改革运动,是为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服务的。

由于它的兴起,使传统的旧体散文得到解放,摆脱了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时文的束缚,产生了一种适应报章宣传,从内容到形式都获得一定解放的浅显文言文,初曰“报章体”、“时务体”或“新民体”,后来统称“新文体”。

早在太平天国的文化政策中,就对当时那种“专事浮文”的文风进行了批判,要求“文以纪实”,“言贵从心”,为“文界革命”揭开了斗争的序幕。

先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冯桂芬、王韬等人又为“文界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了准备。

要求创造一种内容广泛,不必受“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陈规约束的新体散文。

一八九六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高涨,梁启超先后主编《时务报》、《清议报》及《新民丛报》,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大张“文界革命”之旗,斥责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时文的僵化腐朽,鼓吹散文文体的改革。同时,还有谭嗣同、黄遵宪、裘廷梁、康有为,以及严复等人都程度不同地提出过改革散文的主张,作出过应有的贡献。

至于后来的康有为和严复诋毁“新文体”就另当别论了。

“文界革命”在理论宣传上,首要的任务是批判封建专制及其学术文化思想,以及宣传这种旧思想的桐城派古文和八股时文,要求解放文体,创造一种平易畅达的“新文体”,以适应宣传维新变法,唤醒国民的需要。

梁启超就认为那种刻意摹仿先秦的文体,使人“殆难索解”,指出:“夫文界之宜革命久矣!欧、美、日本诸国文体之变化,常与其文明程度成正比例”,要求“着译之业,将以播文明思想于国民也”(《绍介新着·原富》)。把“文界革命”作为思想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推行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改造散文的语言,由文言向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大众语言过渡。第三,强调翻译介绍和吸收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促进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文学改良运动的发展。

在创作实践上,以梁启超为代表,在批判继承我国古代散文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采摘西学,熔铸中外,博采众家之长,创造了一种自由抒写,见解新颖大胆,条理明晰,而又“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的半文半白的文体,时人号为“新文体”,一时风靡全国,取代了原来通行的旧体散文。宣传新思想,讴歌新事物,改变了一代文风,为旧体散文发展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散文作了必要的过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