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对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25:1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477页(389字)

指唐代近体所要求的那种平仄相对工整的诗句。

在古体诗中,并不严格要求切对。唐诗人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说:“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价终存。”切对,正如梁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所说:“若前有浮声,则后需切响”,平仄呼应,音调和谐。唐初诗风,格律更严,以至“事事拘忌,弥损厥道”。

殷璠对曹操、刘桢诗歌“语少切对”不以为病,但并不是完全否定声律。他认为“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所以“诗人不可不知律。

”但不能苛求,不能要求“四声尽要流美,八病咸须避之”。他说:“纵不拈缀,未为深缺”。

殷璠要求诗人懂得运用声律的艺术,但作诗不可过分讲求声律,受其束缚。

殷璠说:“故词有刚柔,调有高下,但令词与调合,首末相称,中间不败,便是知音。”他主张采取较为自然的音律,和钟嵘的意见比较接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