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当行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1:2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10页(572字)

本色,本然之色,本来面目。

本色之说,始见陈师道《后山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雷万庆宣和中以善舞隶教坊)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

”陶明濬《诗说杂记》解释“本色”:“本色者,所以保全天趣者也。故夷光(即西施)之姿,必不肯污以脂粉;兰田之玉,又何须饰以丹漆,此本色之所以可贵也。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谓诗“须是本色,须是当行”。本色,当行,都是说不可破坏诗原来的体制以逞才学。

即诗要保持的基本特点,不应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破坏诗的体制。

当行犹言内行。金王若虚《滹南诗话》引北宋文学家晁无咎语:“晁无咎云,东坡词小不谐律吕,盖横放杰出,曲子中缚不住者。其评黄山谷则曰,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着腔子唱和诗耳。”陶明濬《诗说杂记》解释“当行”:“当行者,谓凡作一诗,所用之典,所使之字,无不恰如题分。未有支离灭裂,操末续颠而可为诗者也。

在明清的戏剧理论中,当行即在行,指符合戏曲的艺术规律。李渔《闲情偶寄》:“更可异者,近日词人因其熟于梨园之口,习于观者之目,谓第一当行,可以取法,用作曲谱。”本色,指语言自然。亦称语言自然为本色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