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者格,宛亮者调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0:13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63页(579字)

李梦阳提出的关于歌创作的标准,见《驳何氏论文书》:“高古者格,宛亮者调,沉着雄丽、清峻闲雅者才之类也,而发于辞。”这里所说的“格”与“调”,也是他在《潜虬山人记》中提出的“诗有七难”的前二项,“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园,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

”格指格式,调指音调,所谓格要古,调要逸,要宛亮,显然都是在诗歌形式格律方面提出的要求。格要古,调要逸,也就是要求在诗歌创作上遵法古诗的格调,即以古诗的章法结构和音调为标准,学到了古人的格调,然后才可以“诗昌”。而所谓格式,具体说也就是古诗开合顿挫的规则,所谓“前疏者必后密,半阔者半必细”之类的格式,或如他所引的沈约关于音韵的理论:“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等内容。李梦阳曾批评何景明:“盖君诗徒知神情会处,下笔成章为高,而不知高而不法,其势如搏巨,驾风螭,步骤即奇,不足训也。君诗结语太咄易,七言律与绝句等更不成篇,亦寡音节。‘百年’‘万里’,何其层见而叠出也。七言若剪得上二字,言何必七也。”(《再与何氏书》)认为何景明的诗“不成篇”,“亦寡音节”,可见李梦阳所谓格调,就是指的音韵格律方面的东西。把格调置于诗歌创作的首位,作为诗歌创作的关键,无疑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主张。李梦阳的格调说对清沈德潜影响甚大,实为沈德潜格调说的先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