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匠宜高,捃拾宜博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2:5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82页(588字)

王世贞提出的拟古原则,即师承取法的范本要高,学习的面要广博。

见《艺苑卮言》:“世人选体,往往谈西京、建安,便薄陶、谢。此似晓不晓者。

毋论彼时诸公,即齐、梁纤调,李、杜变风,亦自可采,贞元而后,方足覆瓿。大抵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宜博。

”一般说来,他的这一主张是无可非议的。学习古诗文,师承要高,范围要广博,无疑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培养自己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的目的,这对写诗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不通过正确的方法丰富自己的才学,取法前人优秀的创作经验,要想写好诗是很难的。

但王世贞这一主张仍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张的体现。他所谓“师匠要高”,主要是师匠秦汉,反对“读唐以后文”,“贞元而后,方足覆瓿”,“李献吉劝人勿读唐以后文,吾始甚狭之,今乃信其然耳。记问既杂,下笔之际,自然于笔端搅扰,驱斥为难。”意即师法不高,读了唐以后之文,不但无益,反而会对写作有害,使人在下笔之时,受其影响,难以躯遣。

这当然也不无道理,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下,自然走下道。这一说法和刘勰所说“夫童子雕琢,必先雅制”,“学慎始习”的思想是一致的。

不过,不读唐以后之文,他所谓博的范围主要是指唐以前,即主要把六经、《史记》、《汉书》以及韩、柳诸家之文作为学习的范本,这所谓博,由于受到他的拟古主张的影响,还是有局限的。

分享到: